他带回来两个消息,第一,修造鸳鸯池的姜六爷去年冬天过世了,他儿子葬了老父亲后,举家南迁,听说是去了渭水南岸的虞城。周桓已派侍卫南下追查;第二个消息是今日上半晌,在东郊的集市上,有商贩撒播高侍君在沽城遭遇的谣言,人已被京兆尹抓了,关在狱里不到一个时辰就自尽了。

        周桓道:听京兆尹的人说,那商贩已不是第一个了。最近这两天突然出现了好些从东边来的商贩都在这么说。下官已安排人查了那几个商贩的底细,他们在册的户籍显示的都是京郊人士,东郊那一片的几个县城几乎都有。

        周斐琦静静听他说完,才开口,道:入狱的人里现在还有活口吗?可有审出什么?

        这就是下官觉得最可疑的地方,那些商贩但凡被抓入狱,皆在一个时辰内吐血身亡。下官怀疑,这是否跟蛊虫有关?周桓说到这儿,顿了下又道:下官在大良镇接高侍君回京,曾听留守大良镇的几个侍卫说之前他们去赤云观接道士去大良镇除蛊,回来的路上曾遇到过一些从沽城过来的商贩,那些人当时口不择言,被侍君的随身太监听到后,差一点儿打起来。现在看来应是同一拨人,恐怕是有预谋的。

        嗯,朕知道了。周斐琦听后只淡淡点了下头,也没有给周桓再下指示,却问起了别的:大良镇逃往沽城的那个女蛊师有消息了吗?

        这事是梁霄主抓,周桓虽也同为侍卫队长,若插手,有抢功之嫌,因此他其实并未怎么关注。可现在是皇上问,他只好道:未曾收到沽城回信。

        你去趟沽城,亲自去盯。周斐琦说完后,便低头继续批改奏折。

        周桓领命退到殿外,心中还在琢磨皇上这个调派是否有什么深意。他一直低着头,因此没有发现,就在他转过身后,皇帝抬眸看向他的背影,那眼眸中无端升起一丝说不清道不明的遗憾,却透着帝王特有的无情。

        高悦练了一上午字,伸了个懒腰站起身。低头看了眼越来越像原主的字迹,很满意地将写了一上午的那些纸又全部烧了。小福子一直守在殿外,闻见烧纸味儿本是想进来看看的,人还没进屋,就见大门口出现了一个人影,他一见这人连忙笑着迎了上去,还边回头冲书房里喊了一声:侍君!齐尚人来啦!

        齐鞘?!

        内容未完,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