皇后李氏有武将之风,亦有将帅之才,能忍常人所不能忍,亦能为常人所不敢为

        她对皇帝道:陛下若解心结,可纳宝国公之议。

        李氏这时的目的很明确她要助自己的养子入主东宫。只有周斐琦越早确立储君之位,她的后位才越稳固,她们李氏一门在朝堂的地位也才能更稳定。她不是无谋的何氏先后,也不是软弱的何氏继后,她是李氏出来的将门虎女,既忠于大周又能顾及家族。

        因此,她这一局抓住了皇帝心结这个软肋,利用宝国公这颗棋子一箭三雕

        这第一箭便扎在了皇帝的软肋上。她跟一路跟着周珧走来,很清楚皇帝周珧的心结就是当年利用了幼弟的信任,在他的日常膳食里混入了抑制哥儿发育的药物,等他长到十七岁,顺利被封为太子后,又用药诱发了他的情潮,且当着文武百官的面,让他那个自负高傲的父皇颜面扫地,一举击溃了老皇帝的心理底线,毕竟连着封了两个太子两个都是哥儿,他们那个好面子的皇帝老爹怎么可能还受得了?!尤其是周璨是老皇帝放在心坎上宠过的,给予厚望的最优秀的儿子。

        而周珧也在照顾周璨的过程中,借此之便,潜移默化在老皇帝面前刷足了存在感,不知不觉就取得了皇帝老爹的信任,那么在周璨被发现是哥儿之后,皇帝老爹伤心失望之余,积极地为老爹出谋划策安慰宽心的周珧自然而然就走进了老爹的内心,再选太子,皇帝难道还会考虑别人吗?

        这是当年,李氏冷眼旁观看清的事实。而周珧登基之后的所作所为,无非是在那漫长的等待里,感受到了周璨的一片真心,他当然知道那很难得,所以就无限贪婪,在大事已成后,一边抓住不想放手,一边想要弥补那些当年因利用留在心里的愧疚,可惜一步错步步错,最终兄弟反目,两败俱伤!

        可这些事,在李氏眼中,其本质不过是周氏先祖对哥儿的偏见所致,她能看出,皇帝周珧心中也很清楚这点,所以在他执政的这些年里,他会重用后宫里最出色的那个高家哥儿,不但采纳了他敬献的计策,还允许他进御书房,甚至说他有宰相之才!

        这些举动又何尝不是皇帝做出来给那个人看得呢?他大概是想告诉那个人,朕在努力,改变世人对哥儿的看法,一旦哥儿可以参政,你便是做太子做帝王都是顺理成章的了,你看,你当初说要和我共享江山,我一直都记在心里!我也在为你努力着!

        这件事上李氏的忧虑还要更远,她最担心的是,一旦让哥儿参政成为现实,那么周珧百年之后,大周会落在儿子手里,还是会被交到那个人手里呢?

        内容未完,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