但却不得不佩服,孙大夫这一手玩得妙,他并没有像对大柱那样送大绶一个名儿,只是夸了大绶一番。

        大绶从这四字评语中选两个字做自己的大名,那是大绶自己的事儿,与孙大夫无关。

        当然,要是大绶愚笨,没有明白孙大夫的用心,那也怪不得孙大夫。

        “李-安-邦。”志文跟着念了一遍,摇头道,“不顺嘴,不好听!”

        “那...?李定国?”大绶也还没有拿定主意,听志文说不好听,又把“安邦定国”的后两个字用上了。

        “李定国!”志文点头赞同,“不错,这名字念起来顺溜,好听。”嗯,还有些耳熟。

        志文不知道,就是他一个无心的小小反对,才没有让原本历史上颇负盛名的南明永历政权的晋王李定国变成李安邦。

        这里介绍一下李定国,张献忠四大义子之一,清军入关后,尊崇义父张献忠死前遗愿“明朝三百年正统,天意必不绝亡,我死,尔急归明,毋为不义。”这是张献忠死前对几个义子说的,归顺南明,一心抗清。

        曾在桂林击败大汉奸孔有德,骇得其自杀身亡,后又在湘南衡州阵斩清廷定远大将军谨亲王尼堪。

        此两役之后,明末大家黄宗羲赞道:“逮夫李定国桂林、衡阳之战,两蹶名王,天下震动。此万历戊午以来全盛天下所不能有。”

        只是受时局所限,又被一心自立的孙可望所坑,生前最后一次血战,永昌磨盘山伏击吴三桂时,还被南明光禄寺少卿卢桂生潜出告密,致功败垂成。

        内容未完,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