春耕生产从二月一直忙到四月,只要把玉米种上,今年的抢播抢种就可以结束了,象栽种土豆南瓜等新植物一样,康鹏仍然是亲自带着枣祗和一批老农去示范播种。康鹏将玉米种按一定距离撒下之后,又指挥百姓翻土盖上,“看到了吗,就这么简单,神米出芽后勤上肥,勤除杂草,到了七、八月份,每亩地就可以收获上千斤了。就算年景不好,也能收上七、八百斤。”康鹏说产量时打了折扣,怕到时候产量太低有损自己的颜面。其实康鹏知道这些种子都是高产良种,如果有化肥,一亩地产出一千五、六百斤毫不奇怪,虽然这个时代没有化肥,但亩产上千斤应该非常容易。

        老农们个个将信将疑,他们都是来自各地的种田能手,种了几十年的田,经验不可谓不丰富,可他们以前种的粮食亩产最高从来没超过四百斤,亩产千斤——可能吗?但疑惑归疑惑,他们还是带着百姓依法播种玉米去了。

        康鹏看出他们的疑惑,可也不解释,只是对他们微微一笑,成竹在胸。这时康鹏注意到枣祗在一边闷闷不乐,就象有什么心事,康鹏叹了口气,过去拍拍他的肩膀,“枣先生,在想什么呢?”

        枣祗一惊,刚想说话,康鹏抢先问道“先生得到孟德的消息了?想回陈留了?”

        枣祗低头,轻声道“祗十天前就知道主公下落,请太师恩准枣祗回去。”

        康鹏沉默,慢慢转过身去,背手看着天空的浮云,良久才道“本相对先生如此重用,高官厚禄无一不足,难道还不能让先生忘却旧主?”

        枣祗‘扑通’给康鹏跪下,哽咽道“太师待枣祗恩重如山,奈何曹公对枣祗却有知遇之恩,提携之德,枣祗时刻不敢忘却,求太师看在枣祗半年多来帮助太师屯田的这点微功上,放枣祗走吧。”言罢,枣祗泪如泉涌,放声大哭。

        那边的百姓见枣祗大哭,不禁大为奇怪,都放下手中农活围过来。康鹏沉思良久,再三权衡之后,轻声道“先生请起,明日本相在家中设宴,再率全军为先生送行。”

        枣祗大喜,正要出言推辞,康鹏挥手制止道“先生不要推辞,就这么决定了。”

        康鹏要放枣祗回曹操那里的事很快传遍长安城,百姓们都大为惋惜,枣祗平时带领他们组织屯田,兴修水利,养殖畜牧,极得百姓爱戴,如今枣祗要走,百姓既为之惋惜,也佩服枣祗的忠义,更钦佩董太师的言而有信——这也是康鹏要的效果了。

        内容未完,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