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维新博士所在的科学院生物研究所几年前就承担起科技部重大国际合作项目,与澳大利亚合作,在鲁省建设了“中澳盐生植物示范基地”。

        目前,已形成他们自己的耐盐植物新品种筛选改良与栽培技术,较为成熟的80多种耐盐植物涵盖了蔬菜、花卉、灌木、牧草、中草药、香料等诸多门类。

        “我们在冬营试验站种植了22种筛选出的国内外高效耐盐植物,再通过其他盐渍土壤改良技术,能够将含盐量24‰的滩涂地改良到5‰以下,不论是粮食作物还是经济作物以后都可以种植了。”李维新介绍道。

        他进一步说道“目前我们正在紧锣密鼓地通过对现有耐盐植物种质资源资料的收集、整理和更新,建设国内首个耐盐植物种质资源数据库,还计划利用现代分子生物学技术,研制出耐盐碱的转基因经济作物,提升盐碱地经济产出……”

        陈建章都不耐烦了“行了行了,你就别自吹自擂了,反正我们找你们合作,就是因为你们能提供改良牧草品种,有什么好东西也别藏着捏着了,赶紧展示出来吧。”

        李维新博士嘿嘿直笑,难得抓住嘉谷这样的狗大户,出来一趟能为试验站带来不菲的营收,他自然不吝将手中的好东西全部亮相。

        “我们引进澳洲等国家的牧草资源,结合产量、品质、耐盐碱性等指标进行综合评价,繁育了紫花苜蓿良种‘中牧2号’,解决了紫花苜蓿在盐碱地上种植出苗保苗等瓶颈,你们可以引进该品种……”

        齐政点头同意。

        利用植被修复盐碱地在中国历史悠久,而近年来,种植耐盐植物是国内外盐碱地治理技术的发展趋势之一。

        盐碱性植物一般分为聚盐性植物、泌盐性植物、拒盐性植物。据不完全统计,我国的盐生植物资源丰富,但大多数有待开发利用。

        李维新团队对国内外盐生植物资源的研究,获得良好成果。嘉谷自然要站在巨人的肩膀上发展。

        内容未完,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