由于气候干旱,牧草零零星星的,要想让羊活下来,他们必须不断转场,一个地方的草被羊儿啃光了,就到另一个地方,一年要转场五六次。

        天气干旱加上人为活动,仅有的植被被破坏得太严重,现在是一年转场七八次羊都吃不饱。在村里,放眼望去,到处是茫茫沙海,他们的日子快过不下去了。

        现在能搬到基础设施完备,水电路都通了的新村里,那简直就是天堂。

        更高兴的是,他们夫妻都被嘉谷聘用了,成为嘉谷绿洲的长期管理户,有了稳定的收入。

        因此,对于嘉谷开启的大规模改造沙漠行动,像敖特根图这样“重获新生”的游牧民们,迸发出了强烈的工作热情。

        废话,吃过沙尘暴肆虐的苦,谁也不想再看到昔日“莽莽黄沙遮天蔽日”的景象,眼前这样梭梭成荫、郁郁葱葱,是多么的喜人啊!

        这都是嘉谷的第一批“开荒牛”的成果,如今,他们要沿着“前辈”的脚步,深入腹地,将防风固沙的“绿地毯”铺满沙漠。

        铺设草方格沙障;生物土壤结皮;植树种草……改造沙漠环境,就像打游击战一样,根本无法一蹴而就,只能积小胜为大胜。

        累得直不起腰,坐在地上歇一会儿继续忙活;白天沙漠中的气温高达五六十摄氏度,水管还没铺设到位,要一趟趟拉水浇灌,外衣在烈日照射下散发出一股股刺鼻的味道;成活后的防风固沙带,要重点加强管护工作,每天分组扛着铁锹,不厌其烦地巡查,像呵护自己的孩子一样上心……

        ……

        又是一天傍晚,起早贪黑的“开荒团队”经过一天的鏖战,纷纷返回了营地或家里。

        内容未完,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