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过……说是“修复渔业资源”,但这么多年来,也没有看到海域生态环境有根本好转。因此,小关一直觉得投放人工鱼礁建设海洋牧场是“华而不实”。

        也是因为近海渔业资源迟迟得不到好转,小关一直谋划着转型,刚好碰上嘉谷农牧招收渔民,于是在第一时间就选择加入了嘉谷。

        没想到,嘉谷所谓的建设“海洋牧场”,重点不是投放鱼苗养鱼,又是投放人工礁体。

        更让他意外的是,集团的大老板,一名亿万富豪,居然亲自进驻“基地”?

        ——毕竟是远离了大陆海岸,连必要的淡水和新鲜蔬菜供给,都要经过长距离的运输补给,容易受到时间和天气的影响,从哪方面都算不上生活条件舒适。

        对于小关的疑问,马队长嘿嘿一笑:“你在嘉谷干久了就会知道,我们集团的大老板,不喜欢坐在办公室的,反倒是一线基地,经常能见到他的身影。”

        “至于投放人工礁体效果好不好……”他话题一转:“小关你是为什么不继续当渔民了?”

        小关撇撇嘴:“现在近海都没有渔汛了,没有鱼,出海就要亏本。休渔也就开头几天好,转眼就捕没了。你说当渔民还有什么搞头呢?”

        有渔汛的地方才叫渔场,但现在上网一搜索,尽是“南海六大渔汛基本消失”、“渤海已经濒临‘死海’状态:渔汛基本消失”等新闻,足以看出,至少从渔业资源的角度看,国内的近海已经开发殆尽了。

        小关第一次听说近海渔业资源枯竭时,他还抱着“为什么不发展远洋渔业”的想法。毕竟,初入行的“新人”想法总是很美好,海洋多大呀,而且大部分都是公海。造更大的船,把大洋里的鱼源源不断地捕捞回国,还怕什么渔业资源枯竭?

        然而现实证明了自己的无知。不是有海水的地方都有值得去捕捞的鱼。事实上,全世界90%的渔获来自水深200米以内的近海大陆架。浩瀚的太平洋、大西洋、印度洋中央,因为营养物质缺乏,其实是“海洋沙漠”,只有金枪鱼等少数高价值鱼类值得人们消耗大量柴油去捕捞。

        “所以说呀,靠大海、大洋是不行的,我们公司认为,我们渔业的根基在黄海、在东海……从渔业资源的角度看,多少个太平洋也抵不上我们一个东海。”

        内容未完,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