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根茎粗壮,植株健壮,荚密,顶荚丰富,株型收敛,帅!”

        “是中粒型的品种,单株结荚数多,单株粒数也多,粒重应该在20克以上,酷!”

        “完美的表现啊。”

        “就是不知道抗病性如何。”

        未等收割开始,世界农民组织代表团中的农业专家们就凑到豆田边,两眼放光地观察着可能是跨时代的嘉谷大豆品种。

        不管对“嘉豆13号”由中国人培育出来乐见与否,对于一辈子投身于大豆育种的专家们来说,能看到一个较完美的品种总是赏心悦目的。

        一种作物合不合适推广,很多时候一眼就能看出来的。

        譬如大豆。

        他们第一眼观察的就是结荚的高度。

        有些大豆品种,起根3~5就开始结荚,分枝又多,产量确实不低,但并不适合大规模推广。

        俗话说得好:“麦倒一把草、谷倒一把糠”,大豆也一样。大豆植株底荚高度不够的话,容易倒伏不说,就机械收割难度增加,收割成本都相应增加不少,甚至于根本不适宜机械化收割。

        内容未完,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