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样的品种,在像中国这种精耕细作的国家,可能还有推广的价值;在美洲,基本不会有农场主考虑种植。

        而像“嘉豆13号”这个品种,底荚高度在15以上,植株高度在50以上,绝对是个挺拔的“帅小伙”,机械化收割毫不成问题。

        “嘉豆13号”的单株粒重更是让一众国际大豆育种学家露出了荡漾的笑脸。

        许多农户购买大豆品种时喜欢选择大粒品种,以为粒型越大的产量就越高,其实这是一个误区。

        粒型越大的品种,往往单株结荚数、单株粒数少,所以单株粒重反而不高。

        密度一定的情况下,单株粒重才是高产量的根本所在。同样种植密度15000株亩的情况下:单株粒重15克的和20克的,每亩产量悬殊150斤左右。

        所以小、中粒型的品种,单株结荚数多、单株粒数多、单株粒重的品种,才是“富”的品种。

        这些硬性条件都过关的“嘉豆13号”,落在众人眼里,无疑是大豆中的“高富帅”了。

        矮壮的美国大豆育种学家潘德尔本人显然跟高富帅扯不上任何关系,他培育的大豆品种也许“高”,也许“帅”,但跟“富”也不搭边;像丝总是对高富帅抱着莫名的敌意,潘德尔这一刻也柠檬精附体了:“其他性状表现如何?比如说抗病性什么的……”

        高油高产还“貌美”,这没得挑,他就不信还能样样表现完美了。

        内容未完,下一页继续阅读